饮食均衡的重要性

food-platter-2175326_1920.jpg



膳食均衡

——合理搭配,无病到老


      中医以为,最好的饮食其实是平衡膳食,只有合理搭配膳食,才能充分吸收营养,无灾无病伴终身。


食物搭配的养生原则


      中医认为,食物有“四气”(寒、热、温、凉)和“五味”(辛、甘、酸、苦、咸),因此,食物配膳的原则就要遵循寒与热、辛与甘等达到平衡。


      具体说,中医在食物搭配上有4种情况,前两种可增强食疗效果:一是相须相使,即性能基本相同或某一方面性能相似的食物搭配,可不同程度地增强原有的食疗功效;二是相畏相克,即两种食物同用时,一种食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降低或消除。


      此外,食物搭配中还有两种情况可能削弱食疗效果,一是相恶,两种食物同食后,因相互牵制,使原有的功能降低甚至丧失。如吃羊肉、狗肉之类温补气血的食物,尽量不要同时吃绿豆、西瓜等,否则就会减弱前者的温补作用;二是相反,即两种食物同用时,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,如蜂蜜反生葱、黄瓜反花生、鹅肉反鸭梨等。只有做到搭配合理,才能通过饮食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

酸碱平衡的重要性


      中医认为,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搭配食用,才能保证人体健康。这里所说的食物酸碱性,并非指味觉上的直接感觉,而是指生物化学性质,如吃时感到酸味的葡萄、醋等,却是碱性食品。

人体内环境呈弱碱性,保持pH值在7.35~7.45。低于7.35或高于7.45时就会发生中毒,前者叫酸中毒,后者叫碱中毒,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。因此,在膳食结构中,要注意酸碱平衡,酸性食物不可吃得太多。


主食宜多样化


      中医认为,最好的饮食其实是平衡膳食。平衡膳食首先就要求食物多样化。多样化有两个层次,一个是“类”的多样化,即要尽量吃粮食、肉类、豆类、奶类、蛋类、蔬菜、水果、油脂类等各类食物;另一个是“种”的多样化,即在每类中要尽量吃各种食物,如肉类要吃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肉、鱼肉、兔肉、鸭肉等。粮食也如此,不仅要吃精米、白面等,还要吃粗杂粮,如小米、玉米、荞麦、高粱、燕麦等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益精气。”在五谷中,通常认为稻米、小麦属细粮;粗杂粮是指除稻米、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,即玉米、荞麦、燕麦、小米、高粱、薯类等。也就是说,各种粗细食物合理配膳食用,才能有益于健康。


荤素搭配的好处


      动物性原料与植物性原料搭配食用,可达到脂肪、维生素、无机盐的合理配合,并补充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。这是因为,动物性原料所含的动物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,而植物性原料中所含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,尤其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。如含β-胡萝卜素的蔬菜与肉类等含脂肪多的原料混合烹调,或用动植物油脂烹调,有利于β-胡萝卜素的吸收,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要。


     此外,富含维生素B1的原料与含蒜素高的原料配合,还可提高身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。如葱烧鲫鱼、洋葱炒蛋、葱爆肉等,都有利于提高维生素B1的吸收率。


服药期间的合理饮食搭配


     《汤液本草》中说:“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,食气消则服药,药气消则进食,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。”'可见古人对药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是有很深体会的。服药时,若能做到合理配膳,不仅能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,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药物吸收,增强药效。


      服用含铁药物时,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,或喝些橘子汁,增加铁盐的溶解度,促进身体对铁的吸收。服驱虫药时,应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,如土豆、红薯、萝卜、黄瓜、芹菜、豆芽、绿叶蔬菜及海藻类等,增强肠管蠕动,促使虫体排出。


      服用维生素A等脂溶性药物时,应多吃脂肪类食品,可促进药物的吸收,提高疗效。


      服用利尿药时,因人体内的钾离子易随尿液排出,故应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,如土豆、番茄、香蕉等。


养生之道

   

      服苦味的健胃药不宜饮糖水;服利血平、氯霉素时,不宜喝牛奶;服甲状腺制剂应禁食能抑制甲状腺分泌的黄豆、油菜、萝卜等;服喉片及止咳糖浆后不宜马上饮水;服退热药、盐类泻剂及磺胺类药时要多饮水。


多吃杂粮好处多


      一说到进补,我们首先想到的常是各种补药、肉类或山珍海味等。其实不然,五谷杂粮也是不错的补药。中医有“药食同源”的说法,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用来防治疾病,且经济实用,又没有副作用。


◆小米


      味甘性平,有健脾和胃的作用,适于脾胃虚热、反胃呕吐、腹泻及产后、病后体虚者食用。小米熬粥时上面浮有一层细腻的黏稠物,称为“米油”。中医认为,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,滋补力最强,有“米油可代参汤”的说法。


◆玉米


      味甘性平,有健脾利湿、开胃益智、宁心活血的作用。玉米油中的亚油酸可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,对防止高血压、冠心病有积极作用。


◆高粱


     味甘性温,有健脾益胃的作用。但高粱性温,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,便秘者不宜食用。


◆荞麦


     味甘、平,性寒、无毒。可健胃化食,止虚汗。炒燥研末,外用可收敛止汗,消炎。


养生之道


      从营养学上看,玉米面、高粱面、荞麦面等粗粮经发酵后更有营养。因发酵后除保留原有的蛋白质、糖类、脂类外,还富含多种B族维生素。



阅读1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