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物性味
——贵和不可偏
食物不仅有属性,还有五味。所谓五味,是指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。中医认为,味道不同,作用也不同。
食物的“五味”
◆酸
中医讲“酸生肝”。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,不仅可助消化,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,还能防感冒,降血压,软化血管。如乌梅、石榴、番茄、山楂、橙子等。
◆苦
中医认为“苦生心”,“苦味入心”,能泄、能燥、能坚阴。泄有通泄、降泄、清泄之意。如苦杏仁、苦瓜、百合等。
◆甜
中医认为,甜入脾,可补养气血,补充热量,解除疲劳,调胃解毒。如红糖、蜂蜜、米面食品等。
◆咸
中医认为“咸入肾”,能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,保持正常代谢。如盐、海带、紫菜、海蜇等。
◆辣
中医认为,辣入肺,有发汗、理气之功效。如姜、辣椒、胡椒等。
酸味食物的养生功效
食物的酸味是由有机酸产生的,《本草备要》中说:“酸温散淤解毒,下气消食,开胃气,散水气。治心腹血气疼,产后血晕,症结痰癖,黄疸痈肿,口舌生疮,损伤积血,谷鱼肉菜蕈诸虫毒。”也就是说,经常吃酸味食物可增强肝脏功能,并能抑制胃酸,增进食欲,促进食物的消化;还能解毒、抗菌、抗病毒、抗原虫等。
苦味食物的养生功效
苦味主要由食物内的有机碱产生,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。
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、清凉解暑、利尿活血、解除劳乏、消炎退热、清心明目、促进食欲等作用。
中医认为,苦味食物均属寒凉,具有清热泻火、燥湿通便等作用,属于清泻类食物,故体质比较虚弱者不宜食用。
一般说来,老人和小孩的脾胃多虚弱,故不适宜过多食用苦味食物。脾胃虚寒、脘腹冷痛、大便溏泄的患者也不宜食用苦寒食物,否则会加重病情。
甜味食物的养生功效
食物的甜味主要由食物内的糖类产生,甜食有美口适腹、益气补血之效,并能消除疲劳,解毒生津。但吃甜食过多亦对脾胃无益,且易引起肥胖及诱发心血管疾病。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:“嗜糖比嗜烟更加可怕。长期嗜高糖食物的人,其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缩短10~20年。”
养生之道
中医认为味过甜则伤肾,致使骨节疼痛。中老年女性不宜过多食用甜食,以免使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,引起高脂血症、动脉硬化、肥胖症、高血压病、冠心病、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,从而危及健康。因此,中老年妇女要少吃甜食。
咸味食物的养生功效
咸味主要由食盐产生,食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。是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。食盐味咸、性寒,入胃、肾经,具有清热解毒、凉血润燥、滋肾通便、杀虫消炎、催吐止泻的功能。盐能协助人体消化食物,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,增加口腔唾液分泌,从而增进食欲和提高食物消化能力。适当吃咸食能软化体内酸性肿块,防止体内微量元素的缺乏。
虽然咸味是“百味之主”,食盐是人类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,但实验证明,过量摄入食盐等咸味食物,会引起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、肾病和水肿等。
辣味食物的养生功效
辣味食物可促进胃液、唾液的分泌,增加淀粉酶活性,帮助胃肠蠕动,消除体内气滞,增进食欲,故有开胃、消食、温中气、散寒除湿、开郁祛痰、杀虫解毒的功效;还能消除体内的血滞,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,促进血液循环。但食辣味过多,也会伤肝损目,导致肺气过盛,刺激胃黏膜引起腹痛;且味过辣还易伤筋,致使指甲枯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