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的饮食习惯

salad-2756467_1280.jpg



饮食习惯

——良好习惯影响一生


      饮食养生的运用对于人体有着诸多的益处,但若不遵循正确的饮食习惯,则难以实现饮食养生的最佳效果。


保证新鲜才健康


      饮食养生的运用对于人体有着诸多的益处,但若不遵循正确的饮食习惯,则难以实现饮食养生的最佳效果。


      在日常饮食中,食物的新鲜和清洁,是人体摄取营养充分、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。新鲜的食物,其营养成分保存得最为全面,且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,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。而且清洁的食物,能防止受到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而导致疾病。


      因此,日常饮食一定要做到新鲜、清洁,这是饮食的防病、强身之功效的充分发挥,更是养生的基础保证。


良好情绪有助消化


     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,在进餐中保持愉快的情绪,可兴奋机体神经系统,促进胃肠蠕动和胆囊收缩、消化腺分泌增加,使摄入的食物能得到充分地消化和吸收。相反,在不良情绪下进餐,各种消化液分泌会减少,并会出现胃肠蠕动异常,消化食物的能力降低,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和利用。严重时还会出现吞咽困难、嗳气、腹胀等不适症状,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疾病。由此看来,进餐时情绪对养生是十分重要的。


      进餐时的情绪,不仅与饭菜的色、香、味、形和进餐环境有关,还与自身的情绪调节有关。因此烦躁恼怒时最好不要进餐,进餐时也要避免谈论不愉快的话题,以提高对营养素的吸收。


饭前散步更健康


      俗话说:“饭后百步走,活到九十九。”但研究发现并非如此。


      饭后食物都集中在胃里,此时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来消化胃中的食物。如能在此时适当休息,全身血液便可适量地进入消化器官,使食物充分消化。若餐后马上散步,血液就要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,使胃肠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,食物难以充分消化。而且胃里的消化液是由吃进食物的条件反射而产生的,胃部饱满,胃液才能分泌旺盛。如餐后散步,胃部在活动中快速蠕动,会将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推入小肠,难以吸收到食物的营养。


      如果选在餐前散步效果就不同了。此时胃中空虚,脂肪细胞尚无新的脂肪酸进入,散步易将其“动员”出来化为热量而消耗掉。因此,餐前步行半小时更有利于健康。


      在不良情绪下进餐,各种消化液分泌会减少,并会出现胃肠蠕动异常,消化食物的能力降低,营养素不能被充分吸收和利用。严重时还会出现吞咽困难、嗳气、腹胀等不适症状,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疾病。由此看来,进餐时情绪对养生是十分重要的。


不吃早餐坏处多


      早餐是提供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,如果不吃早餐,身体就无法供应足够的血糖供身体消耗,于是身体就会启动原本储存于体内的战备能源。长期启动的结果,会导致身体存粮愈变愈少,从而出现倦怠、疲劳、精神不振、反应迟钝等症状。而且,经常不吃早餐,身体为取得动力,会动用甲状腺、副甲状腺、脑下垂体等腺体去燃烧组织。这样的结果除了造成腺体亢进外,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易找上门。


     因此,早餐是一日三餐中非常重要的一餐,决不能忽略。


养生之道


      早餐不宜吃太早,否则会干扰胃肠休息,使消化系统长期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,扰乱肠胃的蠕动节奏。一般在起床后的20~30分钟再吃最合适,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为旺盛。


晚饭不宜吃太饱


      晚饭吃得太饱,会使胃被撑得满满的,消化功能相对受到抑制,延长整个消化过程,增加肠胃负担。而且,吃得过饱,上床睡觉时胃中还有不少食物有待消化,由于消化需要,神经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正忙于支配和管理,就会影响睡眠。睡眠时,胃肠也该休息,如果胃中消化工作尚未完成,更是不能很好地休息。久而久之,胃肠就会因过累而出现消化功能减弱。


      此外,若睡觉时胃还满满的,躺着睡觉,胃往上推,横膈向上,会使人呼吸和心跳的负担都加重,甚至做噩梦。中医说“胃不和则睡不安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
养生之道


      晚饭也不宜吃得太少,否则睡下不久可能就会饿醒。因为胃中空虚后,会强烈收缩,使人感到饥饿而猛醒。长期吃得过少,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,势必会影响身体健康。


阅读53